led上市企業帶來的問題
上市融資的重要性也將在不久后逐一顯現。
深圳力合清源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劉建云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上市后的公司通常會向產業上下游延伸,給未上市的企業帶來壓力,同時由于LED行業具有資金密集型的特點,IPO成功的企業具有更大的優勢,從而加速行業整合。”
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上市潮有利于LED行業的優勢公司募集更多的資金,在行業低迷時逆勢擴張,實施垂直一體化戰略,從而打通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這不僅可以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而且還可以提高行業集中度,擴大自身市場規模,在LED領域中占據一席之地。”
“上市潮的外因在于已經上市的LED公司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的壓力逼迫未上市的公司尋求融資渠道,內因是在過去幾年國家政策的催化作用下,LED行業蓬勃發展,公司業績靚麗。在未來LED行業可能出現產能過剩、利潤增速下滑的情況下,目前是LED企業上市的好時機。”賀在華補充。
此外,LED企業上市密集的背后是國內外LED大廠長期看好國內LED照明行業,從而加速了并購步伐,在產業調整期加快全產業鏈的布局以實現資源整合。
賀在華認為:“從已經上市的LED照明類企業來看,上市融資是一條康莊大道。首先,募集到資金,保障新的投資項目運行;其次,降低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從而降低財務風險;最后,借助資本市場透明規范的監管來完善企業的治理結構和管理體系,提升企業的整體素質。”
2012年已經上市的4家LED照明企業股價表現并不盡如人意。萬潤科技于5月17日創出上市以來15.55元的新低;聚飛光電26.05元的最新收盤價較上市次日29元的高點仍有超10%的跌幅;利亞德股價則已經從上市首日的24.98元下跌至17.01元。
業內人士分析,LED照明類企業資金使用方向單一,短期內資金仍將應用于行業內產能擴張,一旦出現風險,對公司影響極大。
泡沫和質量癥結
如今,LED照明行業儼然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但隨之而來的是熱錢所導致的泡沫效應。
廣東省照明電器協會會長全健認為,在房地產調控下,資本只能輸入到商業地產。但商業地產外表看起來很熱,整個市場卻不樂觀,原因在于渠道與終端都不暢通。這樣一來,只能選擇大賣場。
全健稱,“珠三角地區現在已有400萬方LED大體量商圈,如果加上佛山近期將要落成的200萬方,總數將達到600萬方。而廣州照明展覽會才20萬方,這600萬方怎么消化得了?”廣州奧迪通用照明有限公司(AD照明)總經理關旭東則表示,在國家一系列的產業政策下,LED產業已經被“炒”起來了。
“事實確實如此,廣州已有光谷,小欖鎮、古鎮,以及深圳都構建LED照明商圈。”某LED照明企業策劃公司負責人高洪洋在接受記者采訪稱,“但實際效果并不好,LED照明企業并不需要這么大體量的商圈,只是LED產業投資比較熱而已,LED照明產品展銷被作為一個賣點。”
“有些LED照明商圈建得很盲目,資金進入后,圈地、建樓,就算完成。”高洪洋認為,LED照明商圈嚴重缺乏規劃。
除了熱錢流入導致的LED地產泡沫外,政策的推動也沒能解決國內LED照明燈質量參差不齊的現實問題。
2010年年底,湖南省節能燈質量抽查合格率不足五成。2011年6月,廣東省工商局對省內流通領域17家銷售企業的50款節能燈進行抽查,僅19個樣本合格,合格率為38%。2012年陜西省質監局通報稱,一季度省內節能燈合格率僅為43.7%。
張小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國內LED照明燈質量還需要大幅提高,由于故障率較高,即使是LED照明上市公司也不敢對自己的產品質量作出極高的保證。”
在業內人士看來,由于消費者對高價LED照明燈長遠的價值回報不信任,往往會更傾向選擇價格更低的同類產品。
鴻利光電副總經理丁峰認為,“一些企業只是最簡單地替換,將最便宜的節能燈賣給大家。現在很多企業都一窩蜂地涌入LED照明行業。”